过了几天,高为第二次值班,晚上正与同事巡查到李某所在的分监区时,李某从床上走到监室门边放声哼起了小曲。值班民警立即发出指令要求停止唱歌,保持安静就寝。“警官,唱歌不犯法吧?如果违反规定,那你们就扣分好了!”他嘴里嚷嚷道,一脸挑衅的样子。
监区召开狱情分析会
“高大,最近李某的老毛病又犯了,经常找各种借口想逃避劳动。““还和老乡籍的同改走得有点近,我们要小心他搞团团伙伙。”“他再这样下去,不仅自己改造情况老火,也会影响监区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
在监区狱情分析会上,综合民警们对李某的反映,高为得出了一个结论:李某刑期较长,改造表现一贯消极,经常逃避劳动改造,混天度日拖刑期,曾被分监区列为重点对象,可能近期还存在搞“拉帮结伙”的嫌疑。
这事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影响的不仅有李某的改造,还可能会影响到监区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改造氛围是否能继续保持良好,关键在于能否教育转化好李某这个“挑头人”。
高为暗下决心,为防止破窗效应发生,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会上,高为和分监区民警共同商讨后一致达成共识,决定先从打击李某有想抱团的想法入手。一方面,重新调整监室,安排李某到“标兵”监室,同时安排民警和他老乡籍罪犯进行常态化教育谈话,断了李某想抱团的想法。另一方面,召开分监区集体教育大会,加大对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其他有想抱团想法的人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制度。
“高大,我想找你谈心... ...”两个月后,李某再也没有往日的嚣张气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李某心理防线被击溃,开始服从民警管教。
以诚感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罪大恶极的人,往往心灵深处也有一处柔软的地方,就是家人。通过多次教育谈话,高为发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李某入狱服刑以来,母亲一时接受不了现实,突发生病进了医院。妻子和儿子在为母亲送饭途中,被一辆失控的中巴车撞倒……他觉得,这一切都因他而起,心里对家人的愧疚感和负罪感,久久挥之不去。
高为恍然大悟。也许,这是李某消极改造的根本原因。
高为与李某谈话
一次,在检查罪犯信件的过程中,高为发现了李某家人寄来的信件和照片,经过仔细查看过信件后,高为决定以此为突破口。
“你家里来信了,打开看看!”李某冷漠的双眼有了一丝神色,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当看见母亲和儿子的照片时,脸上立马有了光彩。这是高为和他谈话以来,第一次见他和自己没有那么“对立”。
“你母亲现在病情已好转,儿子也出院上学了。”“别光顾着看照片啊,看看信里说什么。”“你儿子长得挺帅呀!”... ...“是啊,长大了!”李某不由地回答道。
高为暗暗舒了一口气,感觉李某心里已不再有抵触情绪。“难道你就不为你母亲和儿子想想吗?”高为趁机问道。
李某看了看高为,欲言又止。
“你家里发生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希望你心里能放下,毕竟事情已发生了,你总不能心里愧疚一辈子,并以此为由发泄抗拒改造,你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家里的老母亲和儿子考虑吧?”在轻描淡写间,高为问到了关键问题。
李某有些局促不安,说:“我……对不起他们。”
“人活着,就应该往前看。你应该振作起来好好改造,别让他们等你太久。”高为顺势说道。
李某低着头,手紧紧地攥着衣角。
经过这次谈话疏导后,李某有了明显的改变,在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较之过去有了很大进步。
亲情感化
“针对李某的情况,我建议对他开展一次亲情帮教。”高为在监区狱情分析会上向监区领导反映,监区民警一致同意为李某专门组织一次亲情帮教活动。
经过上级部门同意,高为联系到了李某母亲,李母在亲戚的陪伴下从老家赶到监狱,和李某亲情会见。
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母亲,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消瘦了很多,背也佝偻了,整个人都憔悴了,李某再也不敢正视母亲,手紧紧地搂着母亲,眼神愣愣的看着远处不语。
“你的情况,高警官电话里都和我说了。你以前混账就算了,现在都坐牢了还这么古(犟)!”面对儿子的种种行为,李母没有过多的指责,只是不断地嘱咐着儿子要放下“自责”的思想包袱,听从警官教诲,努力改造,早日回家。
面对母亲的教诲,李某把头埋得更低。
“你母亲年纪这么大了,身体也不好,还大老远的跑来看你。依你现在的改造情况,她等得了你出去吗?”见时机难得,高为趁机说道。
李某抬头看了看母亲,突然眼泪夺眶而出。
巩固成效
目标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源泉,如果改造没有了目标,就很难坚定、踏实地去改造,所以教育引导李某找到下一步的改造方向和目标至关重要。
亲情帮教后,监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分析李某的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调整攻坚教育转化措施。
“这个月拿了多少分?”“减假政策,我给你分析一下?”“给家里写信了没有?”……
民警一次次不耐其烦地对李某进行心理疏导和普法教育,引导他端正改造态度,遵守监规纪律,并鼓励他制定改造小目标——积极参加劳动改造、争取多拿一点分、积攒劳动报酬寄回家、多给家里人写信、多看几本书籍、加入兴趣学习小组……事情虽小,却力所能及。
与此同时,监区还着重加强对李某的劳动技能培训教育,让他学习缝纫技术。经过民警的细心指导,李某在不断的劳动中逐渐改变了错误思想和陋习,缝纫技术日渐成熟的他也能按时完成一个个改造任务,改造信心逐步树立,改造表现日趋好转。
半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李某就像变了一个人,遵守监规监纪,积极参加劳动,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改造方向和目标,慢慢从监区“挑头人”变为改造积极分子。
监狱关押罪犯
让他们失去自由
只是刑罚的一种方式
而教育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
让罪犯悔过自新,重塑新生
……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ykss.com/post/1126.html
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部分信息可能不准确,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联系我们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承诺我们是完全免费公益的!
您也可以点击这里复制我们的微信号并打开微信添加我们为好友
您的宝贵意见将会是我们更新和维护的动力源泉!
Copyright Your 在押人员,服刑人员,刑释人员之家,监所信息导航|jykss.com Rights Reserved.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