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不同情形精准认定“积极退赃退赔”
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惩治力度的同时,为促使涉案人员积极退赃退赔,减少和挽回社会公众损失,增加了“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这一新增规定使得积极退赃退赔情节成为本罪的法定从轻量刑情节,并将从宽幅度扩大到减轻处罚。 司法实践中,就积极退赃退赔情节的认定存在分歧:一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同犯罪中,共犯尤其是从犯退赃退赔的界限或者标准是什么?二是定罪量刑标准发生变化后,对于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前犯罪,施行后审理的案件,能否交叉适用修正前刑法第176条第1款和修正后刑法第176条第3款积极退赃退赔条款? 共犯积极退赃退赔情节的认定标准 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人员是否退赃退赔,不仅是影响涉案人员量刑及刑罚执行的重要情节,也是事关集资参与人经济损失挽回、司法机关开展追赃挽损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非法集资犯罪一般呈现团队化、组织化运作模式,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的涉案人员人数众多且地位作用差异较大,不同层级共犯的定罪量刑自然有所区分,但是否应当区分各共犯的退赃退赔标准,存在较大争议。 对于实际支配、控制集资款的主犯,应当对全部集资款承担退赃退赔责任,实践中并无分歧意见,但对于未实际控制、支配非法集资款的业务主管、经理、业务员等人员的退赃退赔责任问题,各地认识和处理并不一致。目前,存在“连带责任说”(或称犯罪数额说)、“独立责任说”(或称分赃数额说)、“就高比例认定说”(实际分赃的一定倍比与犯罪数额一定比例中就高认定)、“分类区别说”(不同层级人员分类处理,如普通业务员仅对分赃数额承担退赃退赔责任)等。 笔者认为,非法集资案件中各共犯的退赃退赔责任问题,根据立法规定、法理分析,应当以各层级共犯参与非法吸收资金数额而非分赃金额为限,但积极退赃退赔情节的适用也不等于全部退赃退赔,应结合共犯参与非法集资事实程度、退赃退赔能力、退赃退赔金额及占其参与金额比例等因素综合认定积极退赃退赔情节的从宽幅度。 第一,从退赃退赔情节的相关规定来看,刑法第64条规定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一般被作为退赃退赔的依据。这里的“违法所得”,是指犯罪分子因实施犯罪活动而取得的全部财物;责令退赔,是指犯罪分子已将违法所得使用、挥霍或者毁坏的,责令其按违法所得财物的价值退赔,避免犯罪分子从犯罪中获利。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违法所得,这种观点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新增的“退赃退赔”是指将非法吸收的存款(财物)退回原所有人,或者在非法吸收的存款(财物)无法直接退回的情况下,赔偿等值财产。 因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退赃退赔的内容,应当是行为人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这里包括但不限于行为人参与非吸活动中获得的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即所谓“分赃数额”,因为这些钱款本身也来源于吸收的资金,因此,按照行为人分赃数额确定退赃退赔的“独立责任说”于法无据。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何实际控制、使用非法集资款的核心涉案人员,应当对全部非法集资款承担退赃退赔责任。 第二,从共犯退赃退赔责任划分来看,反对“连带责任说”观点的理由并不成立。“独立责任说”反对“连带责任说”,认为共犯的退赃退赔责任与共同犯罪“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理论不同,应区别认定。理由为:未实际控制、支配资金的涉案人员一般是从犯,如果要求一般涉案人员对全部集资数额承担退赃退赔责任,可能导致部分共同犯罪人承担与其罪责不相适应的退赃退赔责任,而其他共同犯罪人所获赃款却无法追缴,违背“无人应从犯罪中获益”原则;“独立责任说”能够体现主从犯理论在退赃退赔上的差异性;如果以退赔非法吸收资金为限,多数未实际控制、支配资金的共犯尤其是从犯可能因没有能力全部退赔,无法享受“积极退赃退赔”情节的从宽处理,同时也可能出现部分从犯认为其退赃数额与以此获得的从宽结果无法达成预期,因此不愿退赃退赔的情形,反而违背了“积极退赃退赔”条款入法的初衷。笔者认为,上述反对理由并不成立。 首先,非法集资案件与一般共同犯罪案件在认定共同犯罪数额上存在区别,涉案人员一般仅对其参与的非法吸收资金金额承担责任,而非全案金额,在该范围内承担退赃退赔责任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非法集资犯罪中一般是公司化运作模式,未认定为单位犯罪,多数是因为相关单位犯罪司法解释否定了单位犯罪主体(行为人为了进行非法集资而设立公司,或者公司设立后以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为主要活动的,认定为自然人犯罪)。因此,虽然不同层级涉案人员成立非法集资案件一案的共犯,但各自认定的犯罪数额差异很大,一般而言,业务员仅对自己经手的非法吸收资金金额负责,团队负责人仅对自己直接参与的非法吸收资金金额以及管理团队中涉案人员非法吸收资金金额负责。在此前提下,认定各共犯对其参与金额承担退赃退赔责任,不仅与退赃退赔的内涵一致,也符合区分对待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其次,部分涉案人员全部退赃退赔后,不会导致其他共犯所获赃款无法追缴。由于是一案共犯,全案追缴的违法所得也必须在全案集资参与人之间按比例发还,而非某共犯退赃退赔后直接对应发还其经手的集资参与人。 再次,积极退赃退赔不等于全部退赃退赔。全部退赃退赔,包括清退所吸收资金,根据司法解释,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涉案人员根据自身及家庭经济情况,积极退赃退补部分违法所得的,并不影响司法机关评价其符合积极退赃退赔情节,进而判断从宽幅度。这既满足退赃退赔情节的要求,也符合该法定量刑情节的功能定位。 积极退赃退赔条款的“新旧法”衔接适用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定刑由两档增加为三档(第三档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删去罚金具体数额的规定;修改后实施的《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提高了本罪第一档、第二档法定刑适用标准,明确了第三档“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标准。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ykss.com/post/1350.html
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部分信息可能不准确,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联系我们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承诺我们是完全免费公益的!
您也可以点击这里复制我们的微信号并打开微信添加我们为好友
您的宝贵意见将会是我们更新和维护的动力源泉!
Copyright Your 在押人员,服刑人员,刑释人员之家,监所信息导航|jykss.com Rights Reserved.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