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案件,家属无论请不请律师,都可以先进行法律咨询,既能对案件性质、走向有个专业预判,也能对下一步计划提供参考。因网上咨询便捷,经济实惠,免费收费皆有,所以,网上咨询成了大多数人的优先选择。
但是,刑事案件网上咨询应该注意什么?其中又有什么门道?很多家属可能都没有留意或者没有细想。本期,我们就聊一聊刑事案件网上咨询背后的那些小秘密。
首先声明,本文仅针对咨询的对象分析利弊,以便家属作出合适的选择,纯属个人一孔之见,难免有失偏颇,如有冒犯,请勿对号入座!!!
01.律师
很多人以为,在各大网站、论坛、APP里做法律咨询业务的人,大部分是律师。其实,事实却恰恰相反,律师绝对不是最多的,甚至连第二都排不上,原因后文再详述,这里先简单提一下。
虽然律师的总数量不少,但真正开展线上业务的并不多,这其中又看中咨询这点鸡肋业务的更是少之又少。毕竟,在很多律师眼里,法律咨询业务实在是没有什么性价比。
道理很简单,除了咨询收费低,最主要是没时间。很多律师都很忙,没有时间一直耗在网上去解答一些咨询,尤其是一些资深的律师。所以,在网上咨询时遇到资深律师或者知名律师的几率可想而知。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大律师闲暇时偶尔免费咨询做公益。因此,如果要向律师咨询,一般不会立即回复,很有可能要等一些时间,因为大部分时间律师都是在忙或者是离线的。
还有就是在网上搜索律师,搜索的结果绝大多数都是和各网站、平台有合作的律师,也就是所谓的打广告。原理和网上购物一样,出现在首页的几乎都是花钱引流的。所以,你能搜索到的律师只占开展网上业务律师中的一小部分。
至于广告嘛,大家都懂的,不必太认真。试问有多少名医大家或者三甲医院的专家去做广告的?大家可以想想常见的小广告都是什么类型、什么水平的?大多数广告,都是吹牛放炮。所以,对那些动辄资深专业,张口闭口无罪取保,甚至“三包”之类的,要理性看待。
当然,大部分律师还是专业尽责的,给出的意见也是比较中肯的。不过,基于身份或者严谨的习惯,律师给出的意见可能很全面,但倾向性不一定很不强,更不敢给出特别明确的意见,毕竟有些是法律和规则所禁止的。
另外,基于职业习惯,每一个咨询,律师都会尽可能的转化为委托签单。毕竟律师也要养家糊口,而委托能带来更高的收入。但是,其采用的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有的尽可能咨询回答全面到位,让家属觉得其不仅咨询可靠,委托也是可以信赖的;也有的则意见笼统或着重分析可能的严重后果,“吓唬”家事委托律师。
02.公检法在职人员
公检法的在职人员做法律咨询的不仅有,而且不在少数,尤其是年轻一些的或者年纪稍大些的,年轻的是因为有上网习惯、精力充沛,年纪大的可能时间稍微充裕。
有人说不对呀,公职人员不是不能兼职吗?先不说有些人是免费咨询,做公益。哪怕就是收费咨询,也是属于合理的劳务报酬。只是,不要利用工作时间摸鱼上线咨询就可以了。
公检法的在职人员中,公安和检察院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检察院的。毕竟,相对公安,检察院的更受欢迎一些,原因嘛大家都懂的。公职人员中,还有一部分是公职律师。
作为司法人员,公检法的在职人员,理论和经验俱佳,给出的建议相对更为客观。但也往往会忽略咨询者的实际,容易给出律师无用或者用处不大的结论。
的确,从结果看,有些案件律师发挥的空间不大。但就像看病一样,治愈的概率极低,不能说医生没有用或者就不用抢救医治吧?毕竟,临终关怀以及对家属的安慰也是医生工作的一种体现。
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刑事案件结果的因素更加复杂。一些看似简单,他们认为家属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没必要请律师的,比如申请取保候审,很多家属都无从下手。
但是,家属毕竟不是法律从业者,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大部分都达不到公检法人员的“心理预期”。就像画好路线走到终点即可,很多家属需要律师帮扶甚至抬着才能达到终点。所以,家属要自己衡量一下,没有律师的情况下自己能否胜任。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公检法的人员不用考虑后续委托办理的事情,所以,他们给出的建议往往偏向结论性的。这一点,十分受家属的欢迎,因为大部分家属都想要一个结论。
对于过程性的,前面也讲过,往往会轻描淡写甚至有些不切实际,因为他们不自觉地会以自身的视角给出建议。然而,现实中律师和公检法沟通有多难,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更别说一般的家属了。
03.法律咨询公司
严格来说,应该是咨询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为了表述方便,下称咨询公司。现在的线上法律咨询市场,咨询公司可以说是一骑绝尘,无出其右者,毕竟分工明确,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明显。
法律咨询公司的营利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咨询收费,一类是合作引流收取律师的费用或从律师费中拿提成,合作引流是主流。无论是咨询类还是合作引流类的,其身份无外乎直接表明和穿马甲两种。
直接表明身份的很简单,不再详述。这里只提示一下,咨询公司推荐的律师,也是和他们有合作关系的,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至于律师的真实水平怎么样,还要仔细甄别。毕竟,现在几乎给钱就能打广告。
至于马甲,有的马甲一般人根本看不出。律师、公检法在职人员、“过来人”都有可能,可以说是需要什么身份,他们就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这里过来人的身份最具有杀伤力,有种公、检、法、律都是坏人,他们和家属及亲人才是同病相怜的感觉,因此,也更容易取得家属的信任。
其常用的话术之一,比如刚坐牢出来,刚从看守所出来,有什么问题尽管问……虽然他们往往会曝出一些“里面”的料,让人觉得比真的还真,但其实,经不起推敲,辨别真伪也很容易。
举个例子,一个人感冒去医院看病,挂号、问诊、验血、拿药等一系列流程下来,他们对就医的流程比较了解,这非常正常。如果问他就医流程,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果不仅流程熟悉,连如何治病都能描述的有模有样,不光是感冒,他们甚至对骨科、神经内科甚至妇产科都门清,这不是在开玩笑吗?就算是医生也不见得是全科医生呀?
同理,刑事案件流程咨询一下,能说出个一二三四这没问题,但是无论是众多的刑法罪名,还是强制措施,乃至定罪量刑,几乎“无所不通”,这就有问题了。要么是忽悠、大骗子,要么就是咨询公司的人。你问他什么,都能找相应的人来回答,反正是线上,你也不知道是谁回答的。
还有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收费上。哪怕是开始说为了公益或者分享自己的经历,让他人少进坑等等多么高大上的理由,最后还是要收费。而且收费的理由同样情理兼备、冠冕堂皇,比如我也付出了心血、精力有限、私聊加群、知识付费……
04.其他人员
其他人员就包罗万象了,有家属、有吃瓜群众、有自学成才的、有过来人等等,单个类别人数不多,但总数庞大,可以占据咨询圈的前两名。
这里主要提一下自学成才和过来人,他们给出的一些咨询建议往往会投家属所好,说到家属的心坎里,家属会认为“中肯、实在”。其实,他们的知识的缺陷和专业的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很容易造成“误诊”,而且,就算误诊,也很难然他们承担责任。
还有就是久病成医的过来人,他们对公、检、法、律几乎没有什么好的评价,给出建议也大都是让家属和他们一样,亲自上阵。殊不知,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地区的司法机关、甚至不同的办案人员,处理的结果就有可能是不同的,更别说每个案件都千差万别了。
因此,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很难复制的,甚至连参考意义也不大。当然,这还是正常的过来人,如果是打着过来人的旗号,忽悠一些咨询费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本期的分享暂时至此,有些不方便公开分享的,私下交流。至于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明确咨询目的,事实描述真实全面,问题简洁明确等,本文不再论述,如有需要,也可以私下交流。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浅见,如有引起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ykss.com/post/389.html
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部分信息可能不准确,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联系我们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承诺我们是完全免费公益的!
您也可以点击这里复制我们的微信号并打开微信添加我们为好友
您的宝贵意见将会是我们更新和维护的动力源泉!
Copyright Your 在押人员,服刑人员,刑释人员之家,监所信息导航|jykss.com Rights Reserved.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