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刑满释放人员安置救助工作

作者:逃之夭夭 时间:2024-05-03 分类:新闻动态

聚焦刑满释放人员安置救助工作

------聚焦刑满释放人员安置救助工作

聚焦刑满释放人员安置救助工作

  1. 宁波市鄞州区的高素琼代表聚焦强化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救助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她指出,遵守法律是公民的义务,只有国家律法得到有效施行,社会才能实现良好治理。部分人因忽视法律规范,放纵自身贪欲,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接受刑法惩处。惩罚的目的不仅在于教育,也在于防患于未然。多数罪犯在服刑期间都深切悔恨,认真改造,渴望得到党和人民的宽容,期望在刑满释放后重新做人,融入社会。

  2. 然而,许多刑满释放人员在重获自由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难以找到工作,生活缺乏保障。以东胜街道为例,近五年来,共有 41 名刑满释放期满解矫人员。其中,16 名从监狱释放的人员中,4 人办理了低保,1 人申领了灵活就业,其余人员处于待业或打零工状态,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
    各级安置帮教机构和有关单位依法履行职责,在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安置帮教政策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
    就业极为困难:虽然国家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持鼓励政策,但实际中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加之多数刑满释放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其难以正常就业。例如,东胜街道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欲从事网约车驾驶工作,却因审核未通过而无法如愿,另有一名人员因有案底多次求职碰壁。此类人员出狱后,因“污点”身份不被社会、单位甚至家庭接纳,极有可能重蹈覆辙。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毫无一技之长,这直接或间接致使刑满释放人员“重操旧业”。
         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国家有关司法部门曾联合相关部门印发社会组织参与帮教刑满释放人员的工作意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具备资质、专业能力强的社会组织参与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工作的寥寥无几。社会帮教氛围不够浓厚,具有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帮教工作的亦相当稀缺。

  4. 为此,高素琼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积极争取社会各方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将富有社会责任感、热心安置帮教工作、具备安置能力、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企业认证为安置基地,承担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任务,促进其就业,保障其生活稳定,助力其顺利融入社会。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助力安置基地落实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促进就业、金融信贷等支持政策,多途径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升就业安置率。
    务必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为登记失业的刑满释放人员无偿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并依规落实相关补贴政策,提高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能力。对于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要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贷款贴息等举措,给予就业援助。

  5. 引入相关专业的社会组织,为刑满释放人员组建“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帮教小组,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特别是重点帮教对象的工作、生活及家庭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政策、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等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激励并引导他们遵纪守法。

  6.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困难的原因包括:

  7. 1.社会歧视:一些企业和个人对刑满释放人员存在偏见和歧视,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受到不公平对待。

  8. 2.缺乏技能:多数刑满释放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专业技能,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就业机会有限: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刑满释放人员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4.信用记录问题: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可能存在信用记录不良的情况,影响其就业机会。

5.心理障碍:经历服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影响他们在求职和工作中的表现。

6.缺乏支持网络:刑满释放人员可能缺乏社会支持网络,在寻找工作时得不到足够的帮助。

7.政策限制:某些行业或职位对有犯罪记录的人员有限制。

8.自我认知偏差:自身可能对就业存在低期望或信心不足。

9.信息不对称: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和资源。

10.社会偏见传播:社会对刑满释放人员的负面看法可能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

为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克服就业困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职业培训: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指导:了解就业市场,提高求职技巧。

2.政策支持:政府出台鼓励企业招聘的政策。

3.消除社会偏见:减少歧视。

4.建立帮扶组织:提供心理和就业帮助。

5.提供创业机会:给予必要支持。

6.与企业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7.鼓励志愿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8.建立信用修复机制:改善信用记录。

9.个性化辅导:提供针对性就业建议。

10.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传播就业信息,拓宽渠道。

11.提供实习机会: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聚焦刑满释放人员安置救助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ykss.com/post/6820.html


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部分信息可能不准确,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联系我们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承诺我们是完全免费公益的!

您也可以点击这里复制我们的微信号并打开微信添加我们为好友


我们的邮箱: comment@jykss.com secpol@qq.com

联系方式:
微信号:jykss_com
QQ号:336082497
您也可以给我们留言:留言本

您的宝贵意见将会是我们更新和维护的动力源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底部导航>>>>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今日更新56544文章 陇ICP备2023001240号-1

甘公网安备62122202000144号

网站地图:sitemap sitemap-1